《他不笨,他是我爸爸》(I Am Sam)敘述一個弱智父親獨立撫養女兒的故事。母親在生產完後便離家出走,智能只相當於七歲孩童的父親於是擔負起養育女兒的責任。父親雖然智商不高,但卻有著無比的愛心與關懷,也營造出父女兩人良好的感情互動。但當小女孩開始進入學校教育體系(滿七歲)後,問題漸漸浮現。老師與社福人員擔心父親由於智商過低,無法給予小女孩良好的教育與成長輔助,於是決定剝奪其父的撫養權。此時,弱智父親為了捍衛與女兒共同生活的希望,必須盡其所能地對抗整個法律與社福制度,而這一切過程對一個智商只停留在七歲的人而言,簡直難如登天。

 

  本片的題材不算特別新穎,進入戲院前便可以想見其內容大致走溫情路線,而面紙絕對是觀賞時不能或缺的。不過,本片最值得大書特書之處,還是莫過於片中演員精準無比的演技。從飾演弱智父親的西恩潘(Sean Penn)、小女孩達珂塔芬妮(Dakota Fanning)、女律師蜜雪兒菲佛(Michelle Pfeiffer),到其他配角如西恩潘的一群弱智朋友(別看他們演得那麼逼真,一個個可都是正常人),和對門溫柔善良的女鄰居,幾乎都拿出了讓觀眾無可挑剔的表演;甚至連小女孩的指定養母這個戲份不重的角色,也請來了蘿拉鄧(Laura Dern)擔綱演出。整體演員素質之整齊、表演之精彩,實在不得不讓人拍手叫好!(西恩潘、蜜雪兒菲佛、蘿拉鄧皆曾多次入圍奧斯卡)幾場特別精彩的戲,如:西恩潘在法庭上的崩潰、對女律師所作出的一番脆弱剖白、望著電視螢幕裡的女兒說話,和蜜雪兒菲佛對西恩潘的友誼表露(「這段關係裡,我所獲得的可能比你還多」),以及小女孩達珂塔芬妮在久別重逢後又見父親的憤怒與眼淚(當她將小小的拳頭重重搥在西恩潘的肩膀上時,少爺覺得心都快要被她搥碎了),實在是本片中的經典場景,教人印象深刻。不論是主角配角,大家都飆戲飆得厲害,演員彼此的互動組成了一張綿密的網,張力十足地抓住觀眾的注意力,使得「演技」成為本片最突出的一環。

 

  相較於演員的精彩表現,本片的導演就顯得中規中矩許多,沒有太多令人驚豔的發揮。他最大的優點是沒有做過度煽情的處理,這是此類題材容易落入的窠臼。(例如:每次父女分離,我們並未看見哭得死去活來的場面,或是鏡頭近距離地拍攝小女孩淚眼汪汪地叫著;「爸爸,不要離開我!」事實上,小女孩從頭到尾就只掉過一次眼淚,是在她與爸爸久別後的終於重逢。)而若要說起本片最弱的環節,當出在編劇。本片編劇的優點在於它敘事流暢,對角色心理與情感也有細膩的刻劃,但同時它也留下了兩個較明顯的編劇上的瑕疵。首先是過於平鋪直敘,未經適當剪裁,雖然每一段都具有一定的催淚效果,但以功能論上來說,每一個段落著力都是一樣深,140分鐘看下來容易使觀眾覺得疲乏。若某些地方可以一筆帶過或做「冷處理」,反而更能突顯高潮戲,也不致讓觀眾看到「沒力」。再者,本片最大的戲劇衝突在於人性親情與法律制度的矛盾與拉扯,這其實是個非常值得探討的議題。畢竟無論我們再怎麼同情Sam,也應承認智能過低仍是有造成子女教育上缺陷的可能性;Sam這樣的慈父或許是個特例,但制度的存在必然是完全錯誤或沒有價值的嗎?本劇提出了這個問題,最後卻沒有深刻討論它,十分可惜。就整個劇本的篇幅而言,這個重要的戲劇衝突,可說是被「重重提起,輕輕放下」;皆大歡喜的結局,雖然讓人看得心情愉悅,卻也某程度地淺化了本劇的力量與深度。

 

  總而言之,本劇雖然有編劇上的些許問題,但光衝著表演,就值得觀眾買票走入戲院了!經由這部戲,西恩潘樹立了一個全新的父親形象,即便一般人沒有智能上的問題,Sam這個角色還是能提供我們許多思考與學習的地方──純真與愛,才是我們最豐富的寶藏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三少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